查看更多
密碼過期或已經不安全,請修改密碼
修改密碼壹生身份認證協議書
同意
拒絕
同意
拒絕
同意
不同意并跳過
為規范我國肥胖癥臨床診療,為患者提供科學有效的診療方案,并不斷提高醫療機構肥胖癥診療同質化水平,提升肥胖癥治療效果,改善長期預后,2024年10月1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首次正式印發了《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指南一經發布便引起了廣泛關注,主要包括十大亮點內容。
亮點一:關注肥胖癥病因學
指南基于近5年的最新研究結果,從遺傳、生活方式、疾病和藥物、環境和社會因素等方面,歸納了肥胖癥的發病機制。
亮點二:強調肥胖癥流行病學特征及疾病負擔
我國成人超重及肥胖率已達50.7%,預計到2030年將上升至65.3%。指南基于中國人群肥胖癥的流行病學研究,強調了肥胖癥在不同性別、年齡、地域、經濟水平、教育程度方面的顯著差異。同時,兒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率呈快速上升趨勢,且流行病學特征與成年人不同,指南提示需積極開發和實施針對特定人群的干預策略。此外,指南還強調了超重和肥胖癥帶來的巨大疾病負擔。
亮點三:推薦肥胖癥分級
指南根據肥胖癥國際分級標準、亞洲人群特征及指南專家組的討論共識,首次提出對BMI≥28kg/m2的肥胖癥患者進一步分級(輕度、重度、重度、極重度),并強調肥胖是以體內脂肪蓄積為主要病理生理學特征的疾病特點,應客觀、全面地對患者進行臨床診斷。
亮點四:重視肥胖癥的分型、分期
指南納入了基于病因、基于有無代謝異常和基于病理生理的分型方法,提示未來研究應重視肥胖癥分型以識別不同亞型的獨特健康風險,進而提高精準醫學在肥胖癥疾病預防和治療中的應用。
亮點五:強調肥胖癥相關疾病患病風險和減重獲益
指南系統梳理了多器官、多系統肥胖癥相關疾病,并基于最新高質量臨床研究結果,詳述了肥胖癥人群上述疾病的顯著患病風險及通過有效的體重減輕所能帶來的臨床獲益。
亮點六:規范肥胖癥的評估
指南明確了肥胖癥的評估應包括病因調查評估、精神心理評估、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體脂含量及內臟脂肪含量測定、肥胖癥相關疾病評估等內容,并建議在常規病例文書記錄基礎上采用結構化病歷記錄。
亮點七:提出肥胖癥治療原則
指南提出肥胖癥的治療原則應在于減少體內過多蓄積的脂肪,降低相關疾病發生風險,并設定了不同體重級別的減重目標。
亮點八:首次提出肥胖癥診療路徑
指南根據超重和肥胖癥分級及是否合并肥胖相關疾病,推薦不同的診療路徑,涵蓋了營養、運動、心理指導及藥物治療、減重與代謝手術治療等多種手段。
亮點九:全面梳理肥胖癥治療方法
指南詳述了行為心理干預、運動干預、臨床營養治療、藥物治療、減重與代謝手術治療以及中醫藥治療等多種干預及治療手段,為不同專業的醫務人員提供了全面的指導。
亮點十:提出肥胖癥多學科協作診療新模式
指南強調肥胖癥的診斷和治療應采用“以患者為中心的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以“肥胖癥治療原則”為目標,以“肥胖癥診療路徑”為核心,以“醫患共同決策”為理念,以“多學科、多專業”為團隊,采用多樣性、靈活性的建設形式以及開放、科學的態度。
指南的發布將開啟我國肥胖癥高質量醫學診療的新局面,對于提升我國肥胖癥診療的規范化水平、促進多學科協作、提高治療效果及改善健康預后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查看更多